摘 要:目的:探讨获得高质量颞颌关节三维CT影像的方法,评价其对髁突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例髁突骨折患者,采用3种扫描方式(横断、冠状、螺旋),2种扫描范围(横断位:眶耳平面上方1 cm至下颌升支中份或颏下点。冠状位:乳突至下颌升支前缘或颏前点。)和2种层厚(2.5 mm、5.0 mm)扫描,以勾画法删除层面影像中的颈椎、茎突、枕骨和部分乳突,表面阴影显示法(SSD)完成三维重建。结果:2.5 mm薄层横断扫描获得的三维重建影像质量最佳,勾画删除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消除颈椎等对骨折观察的影响。14例患者检出髁突骨折21侧,骨折部位、髁突移位情况显示理想。结论:薄层横断扫描配合勾画删除技术,可获得高质量三维重建影像,准确、直观地显示髁突骨折情况。
从1983年Vannier[1]首次将三维CT成像技术应用于颅面外科以来,目前已成为骨科、整形外科和颌面外科等学科的一项有价值的检查手段[2]。1984年Roberts[3]首次介绍了采用CT三维重建技术获得颞颌关节三维立体影像的方法。1988年Mayer[4]报告了其在颌面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但是,国内尚未见三维CT成像诊断髁突骨折临床研究的报告。笔者从1996~1998年对14例(21侧)髁突骨折患者采用多种扫描方式进行三维重建,探讨获得高质量影像的方法。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1996~1998年在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4例髁突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例,女2例,年龄4~37岁。14例中新鲜骨折10例,陈旧性骨折4例。6例为单纯髁突颈部骨折,7例伴下颌骨骨折,1例伴上下颌骨骨折。5例患者CT扫描前已行颌间牵引复位,咬合关系恢复良好。
1.2 设备及方法
采用以色列Elscint CT Twin双螺旋CT机,德国西门子曲面体层X线机。全部病例均先拍曲面体层片,再行CT非增强扫描。扫描条件:300~345 mAs,120 kV。扫描方式:横断扫描(11例)、冠状扫描(2例),螺旋扫描1例(螺距为1,层厚2.5 mm)。扫描范围:①横断扫描:眶耳平面上方1 cm至下颌升支中份或颏下点。②冠状扫描:乳突至下颌升支前缘或颏前点。扫描层面厚度:2.5 mm(12例)和5.0 mm(2例)。三维重建方法:表面阴影显示法(SSD)。在横断扫描的病例重建前先用勾画法去除颈椎、茎突、枕骨及部分乳突,以避免这些结构影响对颞颌关节和颅底的观察。在显示屏旋转三维重建影像,选择理想位置的拍片。
2 结 果
采用2.5 mm薄层横断扫描,勾画法删除颈椎、茎突、枕骨和部分乳突,所获得的三维重建影像质量最佳,骨廓线清晰,颞颌关节无相邻骨结构遮挡,有利于多角度观察骨折和髁突移位情况。相同层厚的螺旋扫描获得的重建影像的质量与横断扫描相似。冠状扫描虽可在选取扫描区时删除颈椎等相邻结构,但同时也去掉了一些重要的解剖标志,不利于髁突移位的评价。扫描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