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通过对3例下颌骨截骨牵引延长过程的观察,研究牵引成骨对牙胚生长发育及萌出的影响。方法:共有8例小下颌畸形患者接受了下颌骨截开牵引延长治疗以矫治小下颌畸形。其中3例患儿的下颌截骨线上有尚未萌出的牙胚。3例中6侧下颌骨最大牵引延长幅度为22.5mm,最小幅度14mm。在截骨前后、牵引前后及随访过程中X线纵向随访观察,研究牙胚的位置改变及其生长发育的变化过程。结果:经过7~12个月的随访,发现所有在截骨线上或附近的尚未萌出牙胚,在截骨间隙牵开扩大后牙胚将移至牵引间隙中,而且能正常地生长发育、萌出。新骨的沉积钙化速度及新骨成熟所需时间与其他病例无明显差异。结论:手术应避免损伤截骨线上及邻近的尚未萌出的牙胚;在颌骨截开牵引延长的过程中,牵引成骨将不影响牙胚的生长发育,牙胚可以在经牵引形成的新骨中正常地生长发育及萌出;截骨间隙中牙胚的存在不影响新骨的形成。
牵引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是一项通过将骨切开后应用牵引装置缓慢牵拉使截骨间隙中形成新骨从而达到骨骼延长目的的技术。最早由意大利人Codivilla于1905年首先提出[1]。直到1972年Snyder等[2]首次应用牵引成骨装置进行狗下颌骨的牵引,此前均应用于四肢骨的延长[3]。20年以后McCarthy等首次报道了应用牵引成骨技术成功地进行4例人类先天性下颌骨畸形的治疗[4]。Diner等于1993年报道了他们首次应用口内型牵引成骨器进行人类下颌骨牵引延长并获得成功的经验[5]。如今,达到新骨形成、骨骼延长的目的在技术上已趋于成熟[1,5~7],但诸如下颌骨牵引延长对牙胚生长发育及萌出的影响等问题尚未见专门报道。1997年10月以来本科对8例由颞下颌关节强直引起的小下颌畸形患者进行了下颌骨牵引延长矫治小颌及偏颌畸形并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8]。本文通过对其中3例下颌骨牵引延长过程中牙胚的生长发育的观察,对颌骨截开牵引延长新骨形成与截骨线上及其邻近未萌出牙胚的相互关系进行初步的分析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3例,其中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分别为10、12、14岁。2例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伴下颌骨发育不良、1例双侧颞下颌关节强直伴下颌骨严重后缩。1例为混合牙列,双侧第二磨牙未萌出,近中向倾斜;2例为恒牙列,由于颌骨发育不良,双侧第二磨牙未萌出。
1.2 方法
采用德国Martin公司研制的口内型骨牵引延长装置及自行设计制作的口内型骨牵引延长装置,此2种装置均由牵引体及牵引旋转杆组成,牵引体上有2只具3~4个钉孔的固定脚。最大可延长幅度25mm。旋转牵引杆时,每旋转360°牵引延长0.4mm或0.5mm。
安置牵引器时所有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在取出牵引器时如无需做其他正颌手术则一般在局麻下进行。3例中2例同时行髁状突切除下颌升支垂直截骨后缘倒置颞下颌关节成形术,1例同时行髁状突高位切除颞下颌关节成形术。下颌骨牵引截骨线一般位于下颌角前的下颌体部,截骨时行皮质骨截开后断下颌骨,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