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外科资讯中心 Topics
臂丛神经鞘瘤切除后的臂丛神经损伤
作者:路和平 陈重光 日期:2007年01月09日 来源:不详 浏览:

核心提示:

  臂丛神经(下简称臂丛)是一组以支配上肢运动为主的外周神经,因外伤所致的臂丛损伤屡见不鲜。有时损伤轻微但却出现较严重的上肢功能障碍,康复时间漫长。臂丛神经鞘瘤临床非常少见,因常发生于下颈深部的臂丛神经干上,病人偶有在颌面外科就诊并收治手术,但在国内口腔专业学刊上尚未见有报导,故总结介绍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45岁,发现缓慢增大的左颈下部肿块半年余,近月有阵发性左上肢抖动,术前磁共振检查提示C5神经鞘瘤。手术在局麻下进行,将胸锁乳突肌之锁骨头向前方牵开略作剥离即可见到2.8cm×3.0cm肿瘤,它距锁骨上方4cm,包膜厚,质地硬。在肿瘤的前1/3包膜外见有一支直径约2.5mm的神经纵向跨越(肩胛上神经可能),手术将该神经剥出并向前方牵开保护之。剥离肿瘤的上下两极,在有限的手术视野中试图寻找肿瘤的神经供支却未能见到,肿瘤外膜为多层极其致


密的纤维膜。由于意识到该肿瘤的复杂性,随即术式改为从肿瘤的前后向剥离,又在肿瘤的深面膜外见到另一支约1.5mm粗的神经自上而下穿越(属支名不详),也将其仔细保护牵开。然后采用纵向剖开肿瘤包膜的方法见到并完整剥出了一水囊样的瘤体,切断与其相连的两根微细神经支。肿瘤送病检证实为神经鞘瘤。术后病人出现明显的臂丛上干损伤症状,腋神经和肌皮神经功能障碍,手不能外展和屈肘,但无三角肌区皮肤刺痛消失区,前臂外侧皮肤感觉过敏,对轻微的机械和温度刺激即有疼痛反应。最初的肌电图检查和手外科专家会诊都支持臂丛上干的不完全损伤。立即采取几种电刺激理疗和给神经营养药物。患者从术后2个月起,开始逐步显现手的外展动作,3个月达外展40°,4个月达50°。屈肘功能也在术后4个月左右出现,不过屈肘方式为前臂内旋情况下的肱桡肌收缩,二头肌无收缩功能。复查肌电图显示,腋神经有活动电位,为不完全损伤,肌皮神经无活动电位,其运动支为完全损伤。上海某医院手外科会诊建议行肌腱移位手术,以纠正屈肘方式。患者选择了顺其自然的保守康复过程。

  2 讨论

  2.1 臂丛神经鞘瘤的现状与臂丛的易损性。据我院病案室资料,20年内手外科和颌面外科未有一例臂丛神经鞘瘤被收治。顾玉东教授报道,上海华山医院自1963年至1990年近30年中共收治26例[1]。臂丛由C5,C6,C7,C8和T1发生,分上中下3干,每干再分前后2股,共6股,然后再合并为内、外、后3束,神经纵横交错,结构复杂[2]。由于臂丛深居于颈深部的椎前筋膜下,颌面外科医生即使对肿瘤患者作全颈根治手术,也总是“只见不碰”,故不会去损伤臂丛。然而由臂丛神经发生的神经鞘瘤由于有5%的恶变率,瘤体膨大或瘤内出血,囊变等的压迫会影响上肢功能,故医生需冒可能损伤臂丛的风险去施行手术。众所周知神经鞘瘤的构成形式是多样的。肿瘤与神经的关系最多见的形式是神经的末梢支或小分支伸入瘤体内,这些细支切除对功能影响较小。另一多见的情况是,肿瘤的中央或一侧有较粗的神经干穿过,手术时要仔细剖开肿瘤,注意游离并保护好该神经不遭损伤。临床最少见的形式是肿瘤由大的神经干中心产生,随着肿瘤的不断增大,该神经的纤维被挤压扩张,逐变细拉长,最终完全成为包绕该肿瘤的外膜。手术时如按前两种形式采用通常剥离的方法极易造成神经损伤。从现有的资料看,臂丛神经鞘瘤的生长形式属于后一种情况,如完全切除该肿瘤必将损伤臂丛,临床务必注意这一特殊性[1,3]。

  2

相关阅读:

    上一篇文章:颌面骨折治疗与研究的近代发展及国内现状
    下一篇文章:rhBMP-2、胶原和珊瑚复合人工骨在不同种类动物体内异位诱导新骨形成的实验研究
    0% (0)
    0% (10)
    发表评论
    用户评论
     以下是对 [臂丛神经鞘瘤切除后的臂丛神经损伤]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关于我们广告业务联系我们版权说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kqq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 口腔医学网 | 牙周炎 | 口 腔挂图 | 牙齿矫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