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外科资讯中心 Topics
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35例
作者:岳瑛 日期:2007年01月09日 来源:不详 浏览:

核心提示:

关键词:下颌骨骨折
 
    【关键词】 下颌骨骨折,微型钛板;内固定

  1临床资料

  200206/200405患者35例,男26例,女9例. 年龄19~53(平均36.8)岁. 其中单发性骨折28例(正中部16例,颏部8例,下颌角部4例),多发性骨折9例. 致伤原因为: 交通事故21例,工作事故9例,斗殴伤5例. 术前影像学检查(包括曲面断层片、下颌骨正侧位片及CT三维重建片),以了解骨折的部位和移位情况. 下颌骨正中及颏孔区骨折采用相应部位前庭沟切口掀起骨膜及软组织,暴露骨折线,注意勿伤及颏神经. 下颌骨角部骨折采用颌下切口. 暴露骨折后利用器械去除骨断端的新生组织,移位的骨折断端按解剖关系复位,适当调整两侧骨断端的位置,使之复位更加准确. 选用合适的微型钛夹板,适当弯曲使之与骨面贴


合,在生理盐水冷却下用微型电钻在下颌骨下缘钻孔,旋入钛钉. 固定完成后,复查口内咬合关系无改变,冲洗创口,缝合关闭. 单发性骨折移位明显及多发性骨折加颌间牵引,常规给予抗生素,口腔护理. 术后7 d拆除缝线,14 d后解除颌间弹力牵引. 下颌骨骨折患者35例经手术治疗后3 mo~2 a内随访. 表明术后X线片检查图像清晰,曲断扫描检查极少见图像干扰. 全部病例术后骨断端无移位和变形,无钛钉松动,伤口愈合良好. 咬合关系及张口度均恢复正常,所有患者钛板均未取出.

  2讨论

  传统的下颅骨骨折治疗方法多采用手法或牵引复位后行颌间结扎,在下颌骨复位后骨折段因受颌骨肌群等牵引及颌间牵引力的作用可产生内转、可致髁状突发生错位致咬合牙错乱等并发症. 且骨折断端常呈一楔形间隙,骨折断面直接正常接触面积较小,骨折断端间纤维组织形成较慢,使骨折愈合时间较长. 坚固内固定(rigid Intemal Fixation, RIF)技术应用于颌骨骨折的治疗,是近年来骨折治疗领域中取得的最显著进步之一. 其中小型和微型钛夹板固定技术应用于颌骨骨折的治疗,使骨折的复位固定更加符合生物力学要求,从而有利于I期愈合. 该技术的最大优点是克服了钢丝固定或闭合复位辅以颌间牵引固定骨折断端的不稳定性,骨折愈合时间长,限制张口及咀嚼,导致口腔卫生差等缺点,从而使患者能迅速恢复上下颌骨的咬合功能. 钛金属与机体形成稳定的生物相容关系. 钛强度适中、硬度较低,其弹性模量和人骨、牙的弹性模量接近,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愈合后期的骨重建及功能改建,可长期在体内存留,无明显的毒副反应.

相关阅读:

    上一篇文章:颧眶骨折合并眼球内陷的治疗
    下一篇文章:三叉神经脊束核在口面痛传导中的作用
    0% (0)
    0% (10)
    发表评论
    用户评论
     以下是对 [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35例]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关于我们广告业务联系我们版权说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kqq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 口腔医学网 | 牙周炎 | 口 腔挂图 | 牙齿矫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