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病,它危及所有国家、所有民族、所有人群。早在公元前1200年就发现了龋齿,但是发病率很低。随着人类的进化,人们的食物越来越精细,如糖和精制面粉等,使龋病发病率逐渐上升。归纳起来,饮食与龋病的关系包括两方面,第一,饮食通过口腔时的局部作用,这主要指糖类的局部作用;第二,饮食经过消化道吸收后的全身营养作用对龋病的影响,这主要指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等的营养作用。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还不是很强,龋病的发病率很高,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只有当龋齿发展到一定程度引起疼痛时,才去看牙医。我国龋病患者较多,牙医较少,单靠牙医治疗龋齿远不能满足需要,不如教给人们一些常规的预防措施。人们从日常生活,尤其从饮食上进行调理,对于减少龋病的发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那么如何进行饮食调理呢?
(1)平衡膳食,获取足够营养。在某些情况下,营养不足对尚未萌出的牙齿产生影响,造成牙齿结构上的缺陷,从而更容易患龋。营养不足对已经萌出的牙齿防龋能力减弱。日常饮食中,应注意减少糖类的摄入量,特别是尽量少吃蔗糖,同时提高蛋白质的摄入量,适当摄入脂肪。
(2)不要只吃精制食物,如面包、糕点、巧克力等,应注意适量食用含纤维素较多的粗制食物,如韭菜、芹菜等。这是因为纤维素性食品对牙面的摩擦作用大,使牙齿得到较好的清洁,减少食物残渣滞留,抑制牙菌斑形成,从而使龋病的发生率减低。咀嚼粗制食物需要时间较长,咀嚼刺激唾液腺分泌唾液,咀嚼多,时间长,唾液分泌就多。唾液除了有机械冲洗清洁牙面的作用外,还有杀菌和免疫作用。因此,进食粗制食物有利于预防龋病,应提倡食用粗制食品。
(3)适当食用能刺激唾液分泌的食物,如柠檬、草莓、柑橘等,这类食物增加唾液分泌,唾液流动冲洗口腔中的牙齿,有利于牙齿自我清洁;同时唾液可以减少牙菌斑的酸度,使菌斑中的酸对于牙齿的侵蚀作用减少,从而减少龋病的发生。已经发生龋病时,食物不要过酸、过于辛辣、过甜,免得牙髓受到刺激后引起牙痛。
(4)已经存在龋齿时,食物的温度要适中,不宜过热或过凉,免得牙髓受到刺激发生牙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