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病灶感染学说是由Hunter(1900年)首先提出,他认为口腔微生物极其产物与某些全身疾病如关节炎等有关。此后,不少临床报道表明,口腔病灶导致全身疾病,或在除去病灶后全身疾病得到了痊愈或缓解。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有关口腔病灶的理论曾经非常流行,以致大量拔除患根尖病及牙周炎的牙齿。但除去病灶后,仅有一小部分患者的全身性疾病得到治愈,加上那时的资料来源仅限于临床个案观察,缺乏科学的临床分析和验证,病灶学说在20世纪中叶以后逐渐被冷落和否定。这一理论经历了由狂热地拥护、接受到完全否定两个极端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进入90年代后,世界各国不断的有报道,重新引起人们对口腔疾病与全身疾病关系的关切,学者们进行了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观察或病例对照研究,并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手段,确实发现二者有一定的关系。已有大量研究事实表明,既不能无根据地把所有病因不明的疾病都归之于口腔病灶,也不能完全否定口腔病灶在一些全身疾病中的影响和作用。
病灶感染应包括下述概念:人体内存在的病灶,并不一定都引起病灶感染;并非临床上所有不明原因的疾病都是病灶感染所致;病灶不是口腔所特有,因此不能将所有可能与病灶有关的疾病都归因于口腔病灶;目前已有较完善的手段治疗牙髓病、根尖周病等口腔病灶,因此经过妥善处理的口腔病灶,不能再视为病灶感染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