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种植资讯中心 Topics
冠状切口并发症研究
作者:佚名 日期:2007年01月23日 来源:不详 浏览:

核心提示:

  随着70年代对先天性颅面畸形手术治疗的开展,头皮冠状切口的手术径路得以确立,应用逐渐增多,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颅颌面创伤、肿瘤外科及整复、Ⅱ期畸形矫正和美容外科的各个领域,成为颅颌面外科最通用的手术切口。然而对其并发症的研究国内未见专门报道。本文对36例头皮冠状切口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提出了防止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方法。

  1 材料和方法

  36例系1997-04~1998-11在我院和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应用冠状切口行颧颞区和眶区手术病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7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13岁,平均26岁。30例颧骨、颧弓和上颌骨单发或多发骨折,其中9例伴下颌骨骨折;3例畸形;3例良性肿瘤。本组36例中作全冠状切口21例,次全冠状切口15例,在冠状切口基础上加用口内切口或其它辅助切口18例。

  手术方法:切口自一侧耳屏前经头顶至对侧耳屏


前,距发际后3~4cm,切口最低处位于耳垂平面。用含肾上腺毒的生理盐水在切口区作帽状腱膜下注射,以减少术中出血。切口深达帽状腱膜下疏松组织层面,下翻头皮瓣。在眶上缘上方2.0cm处切开骨膜,颞区在颧弓上2.0cm处切开颞深筋膜浅层和颞浅脂肪垫,在颞浅脂肪垫内向下分离暴露颧弓上缘,作骨膜下分离下翻至颧弓、眶上缘。在眶上切迹和骨管中解脱眶上神经血管束,必要时凿除骨孔下壁以利血管束游离。继续沿骨膜下分离,切开眶外缘骨膜,解剖分离眶外缘,越颧额缝至颧突。向内下分离鼻眶区,暴露眶内侧、鼻骨、梨状孔缘和上颌骨前部,期间注意尽量保留内眦韧带的附丽。术后常规放置负压引流,头帽加压,术后第10天拆线。

  每例被选患者均要求显露颧弓,术前额神经麻痹、眦距增宽或鼻眶区肥厚者已被排除,术后随访时间不少于3个月。随访内容包括:瘢痕、秃发、感染麻木或异常(顶区、颧区)、面神经额支麻痹、血肿和感染、颞窝凹陷、角膜擦伤、眦距增宽及鼻眶区肥厚。症状持续6个月未好转记为记为永久性。

  2 结果

  2例患者头皮有不规则瘢痕,宽度大于0.5cm。其中1例耳屏前亦有类似瘢痕,系关闭创口时略有内卷,拆线后轻度裂开所致。3例患者顶部切口线后约2~3cm范围内出现持续麻木和感觉异常,6例在恢复期诉头皮疼痛,2例颧部皮肤麻木,均为暂时性。5例术后暂时性额部部分或全部麻痹,术后1~5个月内恢复;1例出现持续单侧额肌瘫痪。1例因误算于术后第9天拆线,当晚发生头皮下血肿,部分创口裂开,术中发现颞浅动脉顶支近心端结扎不完全。1例上颌骨Le Fort Ⅲ型骨折,术后鼻眶区肥厚,6个月后未见明显好转。

  3 讨论

  应用冠状切口治疗颅面骨骨折、肿瘤和颅面畸形具有独特的优点。毛天球等(1993)[1]报告72例,其中颅面骨折44例,肿瘤18例,颅面畸形10例。结果表明,冠状切口治疗颅面骨骨折,具有明视下探查伤情,术野暴露好,复位固定操作方便,易于做到解剖复位;尤其对错位愈合的陈旧性骨折或多发骨折,可在直视下磨改、修整高低不整的骨质或直接在颅骨上切取颅外板作为修复骨缺损材料,避免在身体他处取骨的创伤和痛苦。治疗颅面肿瘤,术野清楚,便于从周围及基底部切除肿瘤,出血明显减少。治疗颅面畸形,具有暴露面积大,视野清,切取颅骨外板方便,术后面部无瘢痕,外观和功能效果均佳,取得了用局部切口难以达到的效果。

  随着冠状切口应用的不断增多,对其认识亦不断深入,人们开始关注其并发症以便更加安全使用。Shephere等(1985)[2],Abubaker等(1990)[3],Gruss等(1990)[4]相继对其进行了一些探索,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面神经额支麻痹和颞窝凹陷两方面。后Frodel和Marentette(1993)[5]增加了秃发、瘢疤、角膜擦伤、感觉麻木和异常、头皮血肿和感染5项内容。本研究结合鼻眶区手术特点,在Frodel和Marentette的基础上增加了鼻眶区肥厚和眦距增宽两项观察指标,与之相比更加全面。

相关阅读:

    上一篇文章:功能性异常语音发音特点的研究
    下一篇文章:颌骨畸形行正颌-正畸联合治疗的硬组织变化疗效评价
    0% (0)
    0% (10)
    发表评论
    用户评论
     以下是对 [冠状切口并发症研究]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说明 | 网站地图 | |
    银瀚科技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口腔医学网 | 牙周炎 | 口腔挂图 | 牙齿矫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