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搜索:
牙体牙髓资讯中心 Topics

吃糖越多发生龋齿的可能性就越大

作者:佚名 日期:2010年09月14日 来源:不详 浏览:

核心提示:进食的糖量。进食糖量越多,产生龋病的可能性就越大。有人曾做过动物实验证明这个问题,即分别用45%、30%及15%的含糖食品饲养田鼠,104天后检查龋病发生情况,得出的结果是用45%的含糖食品饲养的动物龋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二组。   糖的种类。糖的种类不同,其致龋能力也不同。例如,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等的致龋力就较大,它们可使牙菌斑的pH值下降到4.0或更低。蔗糖是我们最常食用的,多存在于甘蔗、甜菜、水果等天然食物中,所以甘蔗、甜菜产生的糖就是蔗糖。糖类中,蔗糖致龋力强,而蔬菜、水果所含的木糖醇

进食的糖量。进食糖量越多,产生龋病的可能性就越大。有人曾做过动物实验证明这个问题,即分别用45%、30%及15%的含糖食品饲养田鼠,104天后检查龋病发生情况,得出的结果是用45%的含糖食品饲养的动物龋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二组。

吃糖越多发生龋齿的可能性就越大

 

糖的种类。糖的种类不同,其致龋能力也不同。例如,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等的致龋力就较大,它们可使牙菌斑的pH值下降到4.0或更低。蔗糖是我们最常食用的,多存在于甘蔗、甜菜、水果等天然食物中,所以甘蔗、甜菜产生的糖就是蔗糖。糖类中,蔗糖致龋力强,而蔬菜、水果所含的木糖醇、山梨糖醇致龋力较弱。淀粉是我们主要的碳水化合物食品,存在于植物性粮食中,因为它分子量大,很难扩散到牙菌斑内被细菌利用,属于低致龋性食物。但如果在淀粉中加入蔗糖,则可增加致龋机会,因淀粉和蔗糖的混合物是具有粘性、不易清除的食物。

糖的物理性状。好多研究都表明糖的致龋性能与其物理性状有关,一般来说,固体的、粘性强的糖比液态的的糖具有更大的致龋性,奶油软糖的致龋力最大。这是因为粘性的、固体的糖在口腔中停留时间很长,而糖水、水果汁之类的饮料在口腔中停留时间短的缘故。

吃糖的频率。是指间断吃糖还是持续吃糖,如间断吃糖,吃糖的次数如何等。吃糖的频率比吃糖的量更为重要,只有当频率过多,唾液来不及中和及冲洗,牙菌斑的pH持续降低时,才能使牙齿患龋。

糖对牙齿的破坏特点,表现在吃含糖的零食中,若按正常饮食习惯每日三餐,则牙菌斑的pH下降3次,每次持续约40分钟,每天共120分钟。若增加含糖零食的次数,假定一天4次,则全天牙菌斑维持在酸性状态的时间可达280分钟,这种频繁的酸度作用于牙面,很容易造成牙齿破坏而产生龋病。

•温情提醒•
研究表明,在牙齿萌出期间或者萌出后不久多吃糖类食物,牙齿容易患龋;在两餐之间给予糖类食物比进餐时吃糖危害要大。因此,零食过多对儿童的牙齿十分有害。

相关阅读:

    上一篇文章:细菌是如何侵蚀牙齿的?
    下一篇文章:吃完糖后的漱口可预防龋齿
    0% (0)
    0% (10)
    文章签收
    发表评论
    用户评论
     以下是对 [吃糖越多发生龋齿的可能性就越大]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