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常的电视广告和媒体的牙病知识介绍中,大多数的城市居民已有了氟能防龋的概念。但氟为什么能防龋?怎样防龋?是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用氟?氟多了有什么危害等等,这些问题却并不是大多数人都知道。
氟是自然界固有的化学物质,在我们日常的环境包括土壤、水源、大气和食物中都含有氟,只是含量多少不同。它是我们的骨骼和牙齿生长发育必需的元素,但也具有危害身体的副作用。短期内大剂量或长期低剂量摄入氟化物,都可能造成急性和慢性胃肠功能紊乱,牙齿和骨骼结构异常等中毒症状。我国的许多地方都受到氟的危害,主要表现是氟牙症(也叫氟斑牙)和氟骨症(也叫地方性氟中毒)。轻者牙面形成不同着色,呈黄色、黄褐色及褐色,重者造成牙釉质发育不全或釉质缺损,影响牙的健康和咀嚼功能。饮水中含氟量在1.6毫克/升以上就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氟骨症表现。氟骨症可影响到全身的骨骼系统,出现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重者出现抽搐、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出现骨骼畸形,影响人的生活和劳动能力。此外还可引起身体其他器官损害。
高氟有害于人体健康,同样,低氟也不利于身体健康,饮水中氟浓度过低,则导致龋病的易感性增加,龋病的危害前面已经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在国外有相当多地区采取在饮水、食品中加氟的方法来防龋。在国内广东的东莞等地也通过氟化水源来防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当口腔中的酸度在pH值5.5以下时,牙齿的釉质便会逐渐溶解,导致矿物质流失。但是如果酸度被唾液冲淡之后,pH值回升,被溶解的牙齿表面会开始摄取唾液中的钙和磷重新回到牙釉质中,称为再矿化。氟的存在,可以促进再矿化的产生,并减缓龋齿的进行,甚至还能使初期尚未形成窝洞的龋齿,恢复原来的健康面貌。此外,低浓度的氟能抑制细菌产生酸的能力;中浓度的氟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和新陈代谢;高浓度的氟则有杀菌作用。另一方面,氟还能和牙釉质结合,形成比原来牙釉质更为坚固、耐酸的化合物,使细菌产生的酸或饮食中的酸性物质不容易溶解牙釉质,从而达到防龋的目的。
由上可见,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用岔氟牙膏或吃氟化食品来防龋。高氟地区(指氟含量>1.2毫克/升)的饮水还应该降低氟含量,也无需加氟防龋,但口腔清洁仍必不可少。低氟地区(指氟含量<O.2毫克/升≯如果有条件,可以通过氟化水源来防龋。目前,以人工在自来水中加氟到l毫克/升,可减少65%龋病发生率。也可自己用一些含氟制剂如牙膏、漱口水,或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口服氟片等方法防龋。